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如何深入核电站内部执行拍摄、清扫工作成为焦点。对此,核电救灾机器人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核电机器人可替代人潜入核电站,将拍摄到的图像传出来,让人们更切实地了解电站内部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在福岛核电站危险区域的监测及瓦砾的清除工作中。
美国、英国和日本均先后派遣机器人抵达核电厂实施救援工作。美国iRobot公司的PackBot机器人用于检测现场辐射量,通过数百米长光纤传回现场图像和环境数据。英国QinetiQ公司的Talon机器人利用搭载的GPS定位系统绘制事故现场的放射线量分布图。日本紧凑型双臂重型清洁机器人ASTACO-SoRa用于移除核电站瓦砾。
尽管如此,由于现存技术不够成熟,核电站机器人所能发挥的功效仍有限。特别是,进入安全壳内部作业时,放射性物质裂变而释放的高频射线,非常容易导致核电机器人的电子系统瞬间失灵。同时,强大的屏蔽性使信号无法穿透,这正是所有核电机器人普遍面临的问题。福岛事故五年过去了,由于现场残留的辐射太强,人们仍没办法进入核电站内部取出那些已熔毁的重达数百吨的燃料棒。五个被送入反应炉执行清理任务的机器人,无一返回。
目前,东京电力公司已完成大约10%的清理工作,整个事故现场的完全清理估计需要长达30至40年的时间,而每一个清洁机器人都需要两年的定制时间。但是,机器人仍是清理废料的希望,超过100种机器人正在福岛事故现场努力工作着。
起步晚,我国多家核电运营公司大多采购国外的机器人设备。不过,随着我们国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落地,推动更多与核电相关的自主研发技术不断产生。
201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通过专家组鉴定,填补了中国国内核电智能机器人的空白,且已先后为秦山核电、中广核、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提供支持。
2012年底,我国973计划项目“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真正开始启动,旨在解决国家核电站事故防范和救援的迫切需求、顺应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
2015年6月,国家863计划“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题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通过验收,研发了6款核电智能机器人。其中,两款机器人在核电工程上得到成功应用。2015年8月,反应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整体式螺栓拉伸机完成防城港核电2号机组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开关盖;9月6日,反应堆换料机器人顺利完成广西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157根核燃料组件的装载。这大幅度降低新建核电站换料机器人和螺栓拉伸机的采购成本,其中多项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在此基础上,国内核电企业、院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等31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并组建了“核电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以提升核电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实验基地,是国内个完备的核电研发技术、实验基地,其中核电站机器人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种类的机器人在基地实验室的试验平台上进行实战演练与培训。
随着我国核电产业步伐的加快,国内对于核电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打开。但是,核电机器人的技术壁垒和研发周期远高于普通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加上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上,目前国内机器人的研发力量大多分布在在高校,尚无成功的市场运作,推进仍需时日。未来发展趋势是追赶先进的技术,达到领先水平,同时研发出更适应我国自主技术的核电站智能机器人。
目前,世界核电机器人的研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实际应用具有巨大的作用。未来世界核电机器人的发展的新趋势将着力解决小型智能核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智能预警策略、核辐射防护技术、恶劣环境下的高稳定遥操作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从成本低、运动灵活、操作便捷等角度考虑,将继续向小型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未来机器人要有良好的抗辐射能力;要能到达多个位置,需要在容器罐、管道以及地面上自由行走,有灵活的机动能力;可携带相应的敏感器,对核电站内部环境、相关设施等进行探测,即具有充分的智能感知能力;还既要具有自主运行的能力,也要支持遥操作,使得操作员可随时干预、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并能临机处理突发事件。
然而,核电机器人的研发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点,核电机器人的应用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2]
本轮所集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容建设,以满足销量爆发与放量的需要,并将进一步加速国内外销售经营渠道布局,扩大在移动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持续领跑。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AI的新一轮浪潮将是物理AI,也被称为“实体AI”或Physical AI。
6月3日消息,无锡斯帝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由浙商创投和航天科工资产共同投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下一篇:2024年10月13日全国首要批发商业商场花生价格行情